民生是“国之大者”。当企业发展与国家命运同频,当商业价值与民生根基共振,如何用商业力量回应时代命题?以农产品批发与流通为纽带,首衡给出了它的实践答案。
“农稳社稷 粮安天下”,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也是中国企业践行ESG社会责任方面的重要命题。
作
为京冀政府共同谋划推动的民生工程,首衡高碑店市场率先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落地运营的项目,也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杆性示范园区,自2015年启动运营以来,累计迁移商户7200余户,疏解外来人口超5万人,为北京高质量发展腾出稀缺的城市空间;落子湖北、湖南,打造贯穿南北双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枢纽;2024年,首衡正式启动运营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创新使用“平急两用”运营模式,既能满足“平”时民生需求的稳定供给,又具备“急”时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
2021年以来,首衡高碑店市场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百强第一名,是全国最大的单体农批市场。发展至2025年,首衡集团早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菜篮子、果盘子,托举起4亿人口的丰盈餐桌。

2020-2022三年间,首衡高碑店市场累计向京津冀地区运输农产品875余万吨,稳稳托起整个京津冀的“菜篮子”;2024年,华北地区连续强降雨,市场迅速反应,增派200余辆运输车对接产地,打通高效物流网,维持了区域内物价稳定;2025年榕江暴雨灾害,永州市场迅速调集30余吨生活物资驰援灾区,这无不验证着首衡保供维稳的速度与质量。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作为国家重要战略,首衡集团以农产品流通产业为支点,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蓝图。携手上下游产业共建全国近600万亩种植基地,首衡让各地土特产走向广阔市场,带动近310万农户实现稳定增收。从签订购销协议到指导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到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打通冷链物流通道,首衡集团为农户提供从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到物流的一站式服务。这一模式的成功,在一个个具体事例中切实体现。
近两年,首衡打造了恩施富硒小土豆、随县油桃等特色品牌,将“小土豆”推向全国大市场,将大山里的“土疙瘩”变成了农批市场的“金疙瘩”,身价直翻3倍,带动500户农户累计增收约1.2亿元,让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今年广东荔枝滞销时,首衡集团通过产销对接会迅速组织采购,3天内销售荔枝超500吨,开通专线冷链、搭建可视化物流调度平台,实现了48小时从茂名枝头到京津冀餐桌的高效配送。直接帮助了300多个果农规避了滞销风险,果子均价也从去年的3.2元/斤,提升到5.6元/斤。让果农的“丰收季”真正变成“增收季”。
推动乡村振兴从“输血”转向“造血”,实现真正的商业向善。这不仅是首衡对ESG理念社会责任的深度践行,更是其以产业力量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实现城乡共融共生的生动实践。
与此同时,首衡集团积极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国家“双碳”目标,优化市场布局和物流配送体系,降低运输损耗,全面推广使用节能设备、布局光伏发电项目,向零碳园区快速迈进,多举措并行践行绿色低碳发展。这一系列实践不仅增强了自身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更以标杆示范推动了行业绿色转型进程,倒逼行业内各产业链条的低碳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升级,为食品流通行业绿色化、低碳化、可持续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将“民生为本”的底色嵌入企业发展肌理——40万人的就业版图、310万农户的增收路径,是其将乡村振兴与产城深度融合的实证;数智化系统与低碳减排的实践,则为行业树立了“技术赋能+绿色转型”的ESG理念升级标杆。这种将时代命题转化为战略坐标的实践,打破了企业责任的口号式表达,构建了商业向善的社会责任新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