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报道,全景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余年来的丰硕成果。在该篇综合报道中,首衡高碑店市场作为产业协同领域的典型案例获得重点报道。
报道中指出:从精准承接到产业协同走深走实,作为京津冀地区最大“菜篮子”,首衡高碑店市场陆续承接北京果蔬、副食、粮油等业态,共吸引8700余家经销商和企业入驻,并以首衡商户王阿红的案例,佐证首衡如何用“接得住”实现“升级跳”。
首衡高碑店市场,是京冀两地政府共同谋划、高位推动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河北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北京产业疏解首批落地并成功运营的产业集群项目。自2015年启动运营以来,已累计承接北京外迁商户超7200户,疏解外来在京人口5万余人。这一成就背后,是"首衡模式"的系统创新——突破传统产业疏解的单向逻辑,构建起以"协同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发展范式。该模式通过产业迁移实现扩容提质增效,深度融合保障首都、服务雄安、辐射区域的多重目标,推动区域要素资源优化配置达到新高度。
历经十年发展,首衡已完成从传统农批市场到现代化产业集群运营商的战略转型。2024年,首衡高碑店市场实现果蔬交易额1410亿元,交易量1910万吨,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百强榜首。如今的首衡,已成为驱动京津冀乃至北方地区农产品流通格局升级的核心引擎,开创了产业协同与区域共赢的新局面。
首衡同步实现了保障民生福祉的微观价值与服务国家战略的宏观价值。作为北方最大的商贸流通综合体,首衡是保障首都及京津冀地区“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供应安全的战略基石。在关键时刻,首衡经受住了重大考验,2020年至2022年间累计为京津冀输送应急保供农产品875万余吨。2024年,面对市场波动,首衡主动出击,依托智慧化决策拓宽渠道、平抑价格,再次证明了其维护市场稳定、守护民生底线的中流砥柱作用。同年,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投用,可保障京津冀1.1亿人口7天以上物资供应,成为国家民生保供的“压舱石”。
与此同时,首衡的产业辐射效应深刻诠释了“在服务京津中发展自己”的河北内涵。市场带动全国近2000个县的310万农户融入大市场,创新“市场+基地+农户”模式,直接助力农户年增收稳定增长。它不仅是一条流通链,更是一条坚实的共富链。首衡高碑店市场每日数万人的场内交易规模,直接带动10万人就业,已成为区域劳动力就业的“蓄水池”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其头版报道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对首衡实践案例的记载,不仅是对企业自身发展的肯定,更是对国家战略在产业协同领域落地见效的生动印证。这充分体现了“首衡模式”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实践价值与创新意义,展现了市场化主体服务国家战略的巨大潜能。
这份认可,必将激励首衡集团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强的担当,持续深耕京津冀热土。首衡将不断优化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能级,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