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首衡,就没有我的今天。”王胜强——果农鲜商贸负责人、一位在苹果批发领域深耕三十余年的老商户道出了无数迁入首衡商户的心声。2020年,王胜强毅然离开北京迁至高碑店首衡市场,并带动北京80%的苹果一级批发商户集体“南迁”,重塑了京津冀苹果流通的版图。如今,他日均发货100至150吨,车位从10个扩至27个,业务辐射东三省、内蒙古及京津冀地区。
“这不仅是做生意,更像是回家。”作为高碑店本地人,王胜强的迁徙不只是一次震动行业的商业转移,更是一次带领百商归乡的征程。
归 来
引领行业迁徙,重塑批发格局
2020年,北京持续加强交通限制,车辆进入五环、六环频繁罚款,经营成本上升,大批果商陷入困境。王胜强敏锐察觉到,高碑店首衡市场正在成为新兴的流通枢纽。他带着十几辆装满苹果的货车,率先来到首衡试水。

“那次试卖,十多辆车的货一天就卖完了。”他回忆说,“我们是一手货源,一箱便宜十多块钱,大家抢着要。”原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第一仗就打得漂亮,价格优势让货物被一抢而空,也让他看到了首衡的潜力。
那一役成为转折点。短短一个月内,他带动80%的北京苹果商户陆续迁入首衡,北京许多批发商反而转向首衡调货。“过去是高碑店去北京批货,如今是北京从首衡进货”,这一转变彻底重构了区域苹果供应体系。
布 局
一手货源造就批发“引力场”
走进王胜强的仓储区,货车往来、叉车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如今,他日均发货保持在10-15车,约150吨。王胜强的苹果来自辽宁、陕西、甘肃、山西等优质产区,通过“产地直采直销”模式进入首衡。“我们直接跟果园对接,没有中间环节,价格能低一成多。老百姓能吃到便宜好苹果,客户也更愿意长期合作。”

依托首衡完善的冷链体系与交通枢纽优势,王胜强的生意覆盖京津冀、东三省乃至内蒙古地区,稳定而高效的供应网络让“果农鲜”成为行业标杆。在他看来,首衡强大的承载力,让商户的规模化经营成为可能。
归 属
从“北漂”到“守家”的转身
作为土生土长的高碑店人,王胜强常说:“在北京干得再好,那也不是家。”回到首衡,不仅是商业决策,更是情感回归,他找回了“当家作主”的踏实感。
更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许多跟他一同迁来的商户也在高碑店安家落户。市场考虑周到,帮大家解决了住房、孩子入学等大事。王胜强笑着说,“大家都把这当家。”他喜欢用“守家”形容自己在首衡的状态。“这儿的商户都讲诚信,市场也有人情味,有事有人帮。”这种“家”的氛围,让他更坚定了扎根首衡的信念。

王胜强说:“回到高碑店,才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与真诚,才有真正的踏实感。”从“北漂”到“主人”的身份转变,正是首衡赋予商户的最宝贵财富。
赋 能
金融、管理与信任的三重支撑
王胜强坦言,首衡不仅提供交易场所,更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这里没有保安,只有管理员。有事一个电话,他们马上到——车进不来、灯不亮、卫生问题,立马解决。”这种人性化的服务,让商户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与支持。
行业协会更是解决了经营中的实际难题。“遇到欠账问题,协会都非常关注,帮忙要账。光这一年就要回了几百万。”他说,“这在别的市场想都不敢想。”这种实实在在的支持,让商户的资金流动得到了莫大的保障,大家能够一门心思扑在经营上。

稳住当下,才能预见未来
去年,王胜强申请了480万元经营贷,用于扩大仓储和货源储备。“往年我从不贷款,但首衡和多家银行合作提供融资支持,让我有信心逆势投资。”
面对今年苹果市场价格高、风险大的情况,他凭借三十年的经验提前布局“产地仓储,自主销售”有效规避风险。“我看准机会扩大规模,也准备帮扶一批诚信经营但缺资金的年轻商户。”

在他看来,首衡市场不仅提供场地,更构建了金融、法务、管理三位一体的保障,真正为商户织就了一张稳健发展的“安全网”。
谈到未来,他的语气里多了几分轻松与期盼:“孩子马上结婚,毕业后也想接手市场生意。我打算去产地,把好源头关,让他在市场放心干。”他欣慰地说,“他们是大学生,比我们头脑聪明,干劲强,我们去外围产地,给他们提供好的货源,让他们在市场做大做强。”

这种代际分工,既发挥了年轻人的知识优势,又延续了老一辈的行业经验。在他看来,这既是家业的传承,也是与首衡共成长的延续。
十年前,北京商户把高碑店当作“供货地”;十年后,高碑店成为苹果批发的“心脏”。
王胜强和首衡的合作,正是这一变革的缩影。首衡通过金融支持、人性化管理、归属感构建,真正赋能商户成长;而商户们也以规模扩大、行业引领、代际传承作为回报。
王胜强常说:“来首衡,是我最正确的决定。”这句话,不只是个人的感慨,更是无数商户与首衡共同成长的见证——他们在这里找到生意的确定性,也找到了生活的安稳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