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集团动态媒体报道行业新闻政策解读社会责任

十年·共赢 | 蔬菜“摆渡人”刘玉亮,从山东菜农到北方枢纽的十年供应链突围

日期:2025.10.20    来源:首衡集团    浏览量:7363

2015年,刘玉亮带着全部家当来到高碑店。首衡市场开业第一天,这个山东汉子站在整洁宽敞的档口前,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放弃稳定生意,闯入新市场,就像一场赌博。” 十年后,刘玉亮坐在首衡市场的办公室里回忆道。那时他在保定已有年销售额两三千万元的稳定生意,但站在首衡崭新的市场中,他预感到了更大的可能性。

如今,刘玉亮家族在首衡拥有多个销售档口,日均销售采购量达100吨,旺季时超过145吨。从山东莘县走出的传统菜贩,已成长为连接山东生产基地与北方市场的重要供应链枢纽。


抉 择

产业迁徙与产业升级


刘玉亮的蔬菜故事始于三十年前。从山东莘县田间地头开始,他跟着农用车收菜卖菜,每周奔波数百公里,“一个礼拜就挣几百块钱,还冒过四五次生命危险”。2015年,当听说高碑店要建首衡市场时,他第一时间前来考察。




“最打动我的是环境管理。”刘玉亮至今记得初到首衡时的震撼,“卫生特别到位,管理人员一马当先,有事马上解决”。相比传统市场的嘈杂无序,首衡的现代化设施让他看到了产业升级的变化。

尽管有老客户流失的风险,刘玉亮还是毅然带着家族成员迁驻首衡。“当时想,新市场肯定有风险,但看这环境和规划,值得一试。”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正确,80%的老客户跟着来到了首衡,成为他新事业起航的第一块基石。


转 型

从销售到采购的供应链跃迁


2018-2019年间,成为刘玉亮事业的分水岭。当时大量内蒙客户涌入首衡采购,却苦于不熟悉市场环境。他主动带着新客户转市场、找货源,意外开启了代采业务的新路径。



刘玉亮做出了大胆决定:将销售业务完全交给儿子经营,自己全身心转向代采服务。“50岁转型是个挑战,但看到客户需求,我觉得值得。”

转型的关键在于三十年积累的行业认知。“哪个品类好,什么质量达标,何时采收最佳,我心里特别清楚。”这种对蔬菜的品质把控能力,成为他代采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让客户的货卖得快,质量价格都没问题”。



如今,他的固定客户遍布内蒙古、山西和东北地区,日采购量达80-100吨,全部实现远程订单化操作。


共 生

市场与商户的信任循环


“管理员和商户间没有层级观念,都是兄弟姐妹相称。”刘玉亮这样形容首衡的氛围。这种亲如一家的关系,在关键时刻转化为实实在在地支持。

2019年-2022年期间,市场管理人员主动开放办公室解决他和工人们的住宿问题,并提供被褥等生活物资。“这件事我永远忘不了,”刘玉亮感慨道,“市场不仅关心你的生意,更关心你的生活。”



极端天气是蔬菜行业的最大挑战。刘玉亮清晰记得前年冬天的那场大雪:“管理员提前发出预警,督促我们加快装车,协调清理通道,让货物能及时发运。”他也因此第一时间建议包头客户,连续发出三到四车货,避免了后续因道路封闭造成的断供风险,进一步巩固了客户的信任基石。



信任在一次次困难解决中不断增强。刘玉亮与市场和商户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关系:“市场能帮助商户解决资金周转难题,不让经营受阻。关系好的商户能保证货源供应,不怕我拖欠货款。”这种信任循环不断推动业务规模扩大,形成良性发展。

这种全方位的保障让刘玉亮深感:“在首衡做生意,放心,有困难首衡为大家保驾护航。”


传 承

事业与生活的传承革新


家族传承是刘玉亮事业中的重要篇章。儿子从武警退伍后加入家族事业,从采购岗做起逐渐接手销售业务;儿媳妇明年也将加入;侄子等七八位家族成员已在首衡扎根。

最让刘玉亮欣慰的是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现在作息特别规律,早晨5点起,下午三四点就下班了。”他笑着说,“健身、跑步、和朋友聊天,这是前二十年不敢想的生活。”全家定居高碑店的计划正在推进,孙子也准备来当地上学,成为真正的“首衡三代”。




“为什么我56岁看着显年轻?环境好、心情好、干啥都踏实。”刘玉亮将身心状态归功于首衡的创业环境。从山东老家到首衡市场,这个蔬菜世家不仅完成了跨代的产业迁徙,更实现了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刘玉亮对下一代有着开放的态度:“看孙子学习成绩怎么样吧”,但他也期待家族事业能持续扩大,“从销售到采购几乎能连在一起,形成完整供应链”。这种传承不仅是事业的延续,更是一种现代经营理念的代际传递


未 来

共织供应链蓝图


当个体奋斗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当家族传承与平台赋能相互交织,站在十年节点,刘玉亮规划着更大的未来。

他希望扩大采购客户群和车位资源,从现有市场拓展到更多区域。“在老客户基础上,还要增加其他地方的客户,扩大业务量和团队规模。”




回首十年,刘玉亮用三句话总结他的首衡之旅:“过去干蔬菜很辛苦,现在特别顺利,未来更要扩大发展。”这位蔬菜“摆渡人”每天经手百吨蔬菜,连接着产地与餐桌,也连接着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流通体系。




十年协同路,百年民生情。刘玉亮的故事是千万首衡商户的缩影——从个体经营到平台赋能,从传统交易到现代供应链,“刘玉亮”们用每日百吨的蔬菜流转,保障着北方百姓的餐桌供应,见证着中国农业的转型升级,也实现着从生意人到供应链服务者的价值跃迁。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