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国家级食品流通新动脉
首衡集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供应链体系
在我国致力于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大背景下,如何破解传统农产品流通链条中“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已成为一项紧迫的国家级课题。
在此背景下,首衡集团用十多年时间探索并成功构建了一套现代化的食品流通体系,它不仅超越了传统批发市场的物理边界,更演化为一个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的落地,提供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虚实结合,多网融合:
构建农产品流通的协同运作
首衡流通体系的先进性,根植于物理基础设施“地网”与数字平台“天网”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协同运作的有机整体,从而能够高效调配全国乃至全球的农产品资源,实现前所未有的流通效率与市场响应速度 。
其物理骨架,是一个基于国家物流大通道和核心经济圈规划的全国性战略枢纽网络。其中,以“南北双核”战略最具代表性。

北方的核心是位于京津冀腹地的高碑店市场。该市场已入驻商家超15000余家,2024年交易量达1910万吨,交易额高达1410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百强榜首。它不仅是北方的农产品集散中心,更承担着保障首都北京64%果蔬和90%净菜供应的重任。
与此遥相呼应的,是位于华中腹地的孝感首衡城。作为南方的战略核心,该项目自2023年底运营以来,累计交易量已突破1000万吨,交易额已突破1000亿元,迅速跻身全国前列,验证了首衡模式强大的可复制性,标志着一个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全国性农产品流通主动脉已初步形成。

着眼未来,已被列为国家重大项目的“河北保定高碑店一级铁路物流基地工程”,预示着其物流体系正向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的多式联运模式演进,旨在无缝对接中欧班列等国际网络,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重要节点。
如果说宏大的物理枢纽是其“身体”,那么其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则是驱动这个庞大身躯精准运作的“大脑”和“神经网络”。
该体系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能力,实现了商流与物流的全面整合。一方面,构建了覆盖全球的贸易信息共享与撮合平台,汇集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供需信息,能够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匹配,帮助商户轻松实现“买全球、卖全国”;另一方面,打造了智慧化的物流调度与管理平台,其核心应用“首衡集配”数字化平台,以“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高效联动供需两端,不仅实现了集中采购与集中配送,更通过全流程集约化管理,显著提升了物流运作效率。

所有这些业务都运行在一个强大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上,该平台整合了财务、结算等16个业务信息系统,能够对海量交易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不仅为市场管理、价格预测和产销引导提供决策支持,其沉淀的真实交易数据也为联合金融机构,向商户提供信贷服务奠定了基础。
这几个网络的深度融合,将离散、高摩擦的传统交易环节,转变为一个连续、低摩擦的价值流动过程。其产生的网络效应构建了极高的竞争壁垒,使首衡从一个交易场所的提供者,转变为整个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系统供应商。数据显示,该体系的应用使物流成本平均降低约20%,生鲜农产品的损耗率被控制在3%以内,远优于行业平均超过5%的水平。
链接城乡,服务大局:
彰显中国特色的战略担当
首衡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之所以被称为具有中国特色,是因为它精准地回应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挑战,成功搭建了连接亿万小农户与统一大市场的桥梁,并独创了“平急两用”的韧性保供体系,将企业行为与国家战略安全紧密结合。
面对“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首衡扮演了链接的角色。它向上游延伸,对接了全国近2000个县域的超过600万亩种植基地,影响着数百万农户的生计。

在河北省内,其带动的种植基地面积就达到了200万亩。通过“市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它为产地提供稳定的市场预期,引导种植结构调整,有效避免了谷贱伤农的现象。为扶持最末端的小农户,高碑店市场内还专门开辟了1800平方米的助农专区,对自产自销的农民免收一切费用,提供零门槛进入大市场的直通渠道。
更为重要的是,首衡独创了“平急两用”的运营模式,将一个商业化高效运转的流通体系,设计成在紧急状态下可以迅速转换为国家战略应急保供基础设施的双模系统。

在“平时”,它是搞活流通、平抑物价的蓄水池;在“急时”,它则瞬间切换为区域民生安全的压舱石。其标志性工程,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已于2024年投运,具备为京津冀地区1.1亿人口提供超过7天应急供应的能力。
这一体系的能力已在多次实战中得到检验:2020年首衡临危受命,每日向北京稳定输送超2万吨农产品,并将菜价涨幅有效控制在3%以内,为打赢首都疫情防控战提供了坚实保障。2022年。它在50多小时内筹措7.5万件生活物资驰援上海、吉林。2025年贵州榕江遭遇暴雨,首衡指令南方市场在12小时内紧急调集36吨物资送往灾区。这种将民营企业市场化能力嵌入国家应急体系的新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为如何利用市场力量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范例。
提质增效,兴产兴城: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首衡现代化流通体系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其对经济效率、区域发展和社会民生等多个维度产生的可量化、可感知的积极影响上。
为满足消费升级和市场多元化的需求,该体系不断推动业态提质升级。经营品类涉及果蔬、冻品、水产、肉禽、干调、粮油、花卉六大板块,极大地丰富了市场供给。仅冻品交易区就汇集了全球60多个国家的30000多个单品。通过设立海外直采基地等举措,首衡主动融入全球食品供应链,让更多全球优质产品高效地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首衡不仅是农产品的流通平台,更是价值链的延伸者。它已成为“河北净菜进京”的“桥头堡”,供应了北京市场90%的份额。其投资建设的“首衡食品产业园”吸引了全国数百个品牌入驻,展销超12000种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有力推动了农业向食品工业的深度延伸。

在区域发展层面,首衡的超大体量项目已成为地方经济的强劲引擎,完美诠释了“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以高碑店项目为例,它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在当地直接带动就业10万人,间接拉动相关产业就业超30万人,全国范围内的总带动效应超过40万人。产业的聚集带来了人口流入和收入提升,园区周边乡镇居民年收入平均增加了8万至10万元,关联人员在当地购置房产超过1万套,极大地带动了本地消费和第三产业的繁荣。

由此可见,首衡的实践不仅是一个商业上的成功案例,更是一个具有强大正外部性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它在提升宏观经济运行效率、保障国家战略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多个层面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成功经验对于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