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集团动态媒体报道行业新闻政策解读社会责任

十年·共赢 | 首衡“菌菇大王”张立献的十年跃迁

日期:2025.10.12    来源:首衡集团    浏览量:92845

“过去是担心,现在是超级信任,未来是更加信任。”——张立献用这句话概括与首衡市场的十年。这位河北邢台汉子,从小商户成长为年销售额1.5亿的“菌菇大王”,他的成长轨迹,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诗,更是首衡与商户共创、共赢、共成长的生动见证。


抉 择

七个档口起步,一腔忐忑入驻


2015年10月,首衡市场开业当天,张立献毅然带着全部家当,从保定迁至这片尚待开拓的热土。彼时,他在保定已拥有稳定生意,年销售额达两三千万,但品类局限于香菇、双孢菇等几个品种,发展渐入瓶颈。“放弃稳定生意,来新市场,这是一场赌博。”

他仍清晰记得开业初期的场景:首衡整洁的环境、完善的设施令人眼前一亮,但客户需从零积累,未来充满了未知。“天天睡不着觉,不知道市场会发展成什么样。”



市场管理人员送来的绿豆汤让他第一次感受到温暖与笃定。“盛夏酷暑,市场主动给商户送绿豆汤防暑,全国没几个市场能做到。”更令他难忘的是,刚入驻时,人生地不熟,孩子深夜发烧,市场管理员连夜开车送医——“这件事我永远忘不了”。点滴温暖,汇成了信任之河,让他决定在此扎根。


突 围

向上游进军,2000万投资与2000亩基地


入驻首衡市场五年后,张立献做出重大决策——投资2000万元,在云南建设近20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以前从农户收货,品质不稳定。自己建基地后,从品种到管理全程可控,品质可以实现跨越式提升。”



他在云南规模种植罗马生菜、油麦菜等叶菜,年产量达2000多吨,并带动周边五六个村庄农户共同种植,形成“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现在每年从云南发往首衡240车蔬菜,每车30多吨。我们富起来了,也要带动当地农户一起增收。”

他还与当地农科院合作,引入科学种植技术,推动产区标准化发展。“从被动收货到主动布局,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质的飞跃、供应链的突围。“


跃 升

首衡背书,从散户到上市企业华北总代理


在首衡市场做生意,大转变发生在合作层面。“过去与散户打交道,现在合作的是上市企业、大型合作社。”张立献不无自豪地展示合作名单。



首衡市场的信任背书成为关键助力。“企业代表来考察时,市场积极出面对接,介绍商户情况。对方看到市场这么支持,放心给我们总代理权。”他至今已与多家龙头企业合作五六年,更拿下北京地区独家的杏鲍菇代理权。

如今,他的9个档口成为了菌类区规模最大的经营户,客户群体从原本的保定周边扩展到山西、内蒙古及整个东三省,其中北京客户占比达40%。“东三省客户之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已成为主力客户群。”


坚 守

风雨共担,市场是最强后盾


2019年到2022年期间,张立献曾经历了最难熬的时刻,“心理几乎崩溃,都想回家了。“

市场管理层及时给予情绪疏导和政策帮扶,鼓励他科学防控、坚持经营。当产区运输严重受阻,市场多方协调,确保货物“进得来、出得去、卖得掉”。“其他市场的老乡都回家了,唯有首衡的商户还在坚持经营。”这两年他的生意不降反增,还多次参与对外保供工作。“没有市场支持,我们根本挺不过来。”



这种坚守换来丰厚回报:年销售额从早期的两三千万跃升至1.5亿,经营品类从单一菌菇扩展到云南叶菜、特菜、菌菇三大板块,完成从传统批发商到现代化供应链企业的质的飞跃。


传 承

第二故乡,衡三代与家族传承


更让张立献欣慰的,是家庭与事业的共同成长。“刚来时长子刚上初中,如今已大学毕业、结婚生子,成就了真正的'衡三代'。”他的儿子现在已加入首衡,负责菌类版块销售,家族事业迎来了新一代的接班人。




全家定居高碑店,买房买车,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迁得来、留得住、过得好”。“选择首衡选对了,在这里我们实现了事业飞跃,也收获了幸福生活。市场与商户亲如一家的氛围让他感触颇深:“管理人员和商户间没有层级观念,都是兄弟姐妹相称。”

站在十年节点,张立献规划着更远的未来:在云南扩建基地,发展新产区,深化与更多头部企业的合作。

“首衡市场需求年年增长,我们必须持续扩大供应能力,紧跟步伐。”他期待市场继续充当坚强后盾,“新基地、大公司来考察时,依然需要市场帮我们做信用背书——他们不了解我们,但相信首衡。”



档口的增多,销售额的增长,从个体经营到华北总代理,张立献的十年,是首衡“与商户共同成长”理念的最佳印证。正如他所说:“市场发展的越快,商户发展的越大越好。我们幸运地赶上了首衡发展的黄金期。”而这,也正是“聚首衡,赢未来”最生动与澎湃的注脚。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