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在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的进程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着企业走向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绘制了清晰路线图。
《意见》明确,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面对这一趋势,首衡集团作为食品商贸流通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多维度的低碳实践为企业参与碳市场提供了先行样本。
光伏与储能协同发力
能源减碳是企业绿色转型的核心。首衡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是其推动食品流通行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今年夏天,首衡集团完成了企业ESG战略的重要里程碑。首衡智慧冷链光伏项目,作为首衡集团首个落地的新能源项目已于5月31日成功并网发电。
该光伏项目由首衡集团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直流侧装机容量达6MW,据了解,这一项目在今年内将节约标准煤51183吨,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3483吨。
第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在智慧冷链物流园运营,是首衡集团迈向绿色未来的关键一步。项目的建成,不仅为首衡集团打造智慧零碳园区迈出坚实的一步,更将带动首衡各个市场全产业链实现绿色发展。
首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以该项目为样板,在集团下属所有园区推广‘光伏+仓储’、‘零碳园区’ 等创新模式,助力区域能源结构优化,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
环保材料与节能系统双管齐下
在建筑节能方面,首衡集团采用环保建材、反光屋顶与保温材料降低热岛效应和能耗。
这些措施搭配循环水系统,可实现平均30%以上的节能效果,显著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
园区内还安装了节能照明设备,并采用行业先进制冷技术建设冷链仓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物流是食品流通行业的关键环节,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首衡集团推动场内短驳全面电动化,并在对外物流中推广新能源货车与氢燃料电池车。
此外,首衡集团携手多家行业协会,联动广大商户积极推广可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对固体生物质废弃物,首衡采取就地厌氧处理方式,并建立了完善的垃圾分类与回收体系,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化碳管理助力减排
首衡集团旗下的首衡科技公司正通过构建高效智能的算力调度平台,持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赋能行业用户加快绿色转型。
该平台支持多种异构计算资源的协同调度,在满足复杂算力需求的同时,提升整体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能耗。
在2025年8月全国生态日活动中,首衡科技作为节能降碳志愿服务单位代表,展示了其以智算与数智化平台推动产业节能增效、赋能绿色转型的成果。
首衡集团不仅重视技术层面的节能降碳,还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首衡科技报名参与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规划编制指南》团体标准撰写工作,推动绿色标准落地。
随着这次《意见》的发布,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更多企业将面临碳减排的责任。
首衡集团从能源、建筑、物流到循环利用的全方位低碳布局,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路径。
其经验表明,企业主动拥抱绿色低碳转型,不仅能满足政策监管要求,还能在未来的碳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