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省高碑店市的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是华北地区有名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辐射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亿人口,尤其该市场的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保障着京津冀1.1亿人“7天不断供”,这背后离不开金融力量的强大支持。
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有商户8700余家,果蔬经营品类400余种,冻品涵盖六大类、150个单品、3000多个小类。规模小、抵押物不足,经营周期短,风险识别成本高,没有连续稳定的财务报表和高质量信用信息……这些问题导致小微商户缺乏清晰“信用画像”,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商户中。银行对这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小微商户“不敢贷、不愿贷”,同时,农产品批发行业资金密集、资金周转“快又急”的特性常导致商户陷入“看准行情却缺钱囤货”的困境。
在高碑店金融监管支局引导下,当地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措施破解小微商户的融资难题。随着以数据驱动为主的金融创新实践,金融机构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商户的融资服务越来越精准。
“今年以来,一共融资1000多万元。”冻品商户张月华借助“冷链贷”,最近拿到一笔近百万元的贷款,“我们小微企业抵押物不多,在以前可不敢想能贷到这么多资金。”
依托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区位优势与现代化冷链物流集群的战略转移,虽然订单源源不断,但苦于周转资金不足,张月华一度不敢接单,“经营状况良好,但怎么向银行证明我们有能力还款呢?”
很快,张月华们遇到的难题迎来转机。在高碑店金融监管支局引导下,当地金融机构加大服务小微企业的“深、准、细”,深入交易一线,通过分析订单流、货物流、资金流数据,研发出针对性信贷产品——“冷链贷”。
申请到“冷链贷”之后,张月华完成设备迭代,月均周转率提升40%,损耗率显著下降,2024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主营南方精品水果的商户因面临季节性囤货压力,急需流动资金解决采购问题,但其经营季节性波动大、没有稳定抵押物,无法通过传统的小微企业授信模型进行融资。当地金融机构通过市场调研,基于订单与流水数据,为其做授信测算,创造性地开发出“惠批贷”,实现了“当天申请、次日放款”。
从针对冷链商户的“冷链贷”到针对水果商户的“惠批贷”,当地金融机构还开发了精准服务产地直采大户的“新农贷”。直采大户王振国便是利用“新农贷”扩大种植合作,带动200多位农户增收。王振国说:“稳定的资金链保障了我们长期包销协议的落地。”
高碑店金融监管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该支局组织的17家银行“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通过充分挖掘数据资源,实施金融创新,破解了当地众多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截至5月末,当地金融机构共走访企业19098户,“推荐清单”授信2404户,授信金额44.23亿元。
截至6月,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商户年均融资满足率达92%。“商户是农产品批发市场这类流通企业的核心资产。”首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硬件配套到金融赋能,构建全周期的成长生态才是农产品批发市场持续繁荣的基石,没有监管引领下的金融机构创新和大力支持,首衡不可能发展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