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于6月20日在北京举办了第十三期“中国企业大讲堂”。河北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主席、首衡集团董事长米亚林受邀出席,并与原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全国工商联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庄聪生等领导和专家一起,围绕“制度创新 科技突围: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的主题进行了精彩讲授,得到现场和线上学员的热烈响应。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剑主持此次大讲堂活动。
杨伟民首先结合他对全球经济、中国经济的深入研究,以及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专业实践,从九个方面系统分析描绘了“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大势,为民营企业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帮助企业从经营战略、运营管理两个层面更好的发现市场机会,实现更加健康的发展。
庄聪生作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重要起草者,以“塑造可预期未来,释放民营经济新动能”为题,对《民营经济法》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特别是在解决就业、保障民生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成为民营企业的“定心丸、尚方剑、护身符”,解决广大民营企业的后顾之忧。
米亚林董事长围绕“制度创新激活民企新动能,产业升级端稳百姓菜篮子”的主题,对于新时代民营企业如何融入国家战略、在创新发展中承担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进行了精彩讲授。
结合首衡十年的成长历程,他指出,民营企业唯有汇入国家发展洪流,方能行稳致远。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首衡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通过承接北京六大市场外迁,首衡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新地标、中国北方最大的商贸流通综合体、京津冀最大的菜篮子;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首衡以市场为枢纽,通过产销对接惠及亿万农户,践行了“万企兴万村”的时代使命;全国统一大市场蓝图,引领首衡在全国重要节点城市进行战略布局,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食品流通新格局;“双循环”战略引领首衡放眼全球,建立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供应链,让中国好物通达四海,让世界优品汇聚中国百姓餐桌。
创新是民营企业的强企之魂。以首衡为例,从选址规划创新到商业模式重构,从数智化赋能到平急两用的保供模式,再到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通过制度创新激发的内生动力,以及新质生产力推动的产业升级,让首衡这个“菜篮子”的价值不断提升,在“保民生、兴产业、活经济、带就业、富百姓、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民生保供方面,首衡始终牢记“民生为大”的初心使命,无论面对2020年北京疫情,还是2022年驰援上海、吉林,还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首衡始终冲锋在前,输送保供农产品上亿吨,圆满完成党和政府交办的历次保供任务;在就业增收方面,首衡通过产业链延伸在全国创造超过40万个就业岗位,仅在高碑店一地就带动10多万人就业,带动周边居民年增收8-10万元,彰显了“共同富裕”的首衡担当。
“一家负责任、有担当的民营企业,其价值不止在于利润,更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和产业升级开出的惠民之花、结出的共享之果,为老百姓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米亚林董事长说。
回首过往,制度创新如东风浩荡,民营经济千帆竞发;展望未来,高质量发展鼓点激越,民族复兴前程似锦。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米亚林董事长表示,首衡将持续扎根国家战略的沃土,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扩投资、稳增长的号召,加速编织全国农产品流通网络,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农产品供应链安全根基,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坚实的产业支撑。同时将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食品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聚焦新质生产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提升农产品价值,让农民增收更有底气。
米亚林董事长的精彩讲授引起与会专家和学员的热烈反响,他们认为,首衡的实践案例表明,民营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十五五”,以首衡为代表的民生消费行业将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谭剑副会长在点评中表示,“看到首衡在联农带农、带动就业增收等方面的几个数字,非常感动,十多万人就业的背后就是十多万个家庭的希望。首衡的这一系列做法,展现了民营企业的责任担当。同时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首衡在积极践行国家战略、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树立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来自华为等企业的学员代表也意犹未尽,课后纷纷与米亚林董事长进行交流、请教。
“中国企业大讲堂”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举办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打造一流的企业改革发展思想交流平台,每期邀请相关部委领导、知名经济学家和院士专家、各行业的企业家领袖进行主题分享,促进政产学研融合发展。通过新华网、凤凰网等平台的线上直播,“中国企业大讲堂”获得各界高度关注,单场线上线下观看量达 830 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