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晚,首衡夜校第10期学习沙龙活动如期举行。本期活动主题为《果蔬气调保鲜技术及应用》,由集团业务发展部副总经理张太锋担任主讲人,旨在帮助首衡集团各级管理干部拓展视野,了解行业前沿技术。
气调保鲜技术自20世纪中期出现,之后不断迭代升级。早期的气调保鲜依靠简单机械制冷和气体调节装置,只能对库内温湿度和气体成分进行基础控制,由于技术限制,气体浓度控制精度差,保鲜效果不佳。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气调保鲜迎来技术突破。高精度气体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库内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精准调控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气体调节设备更新换代,膜分离制氮机、二氧化碳脱除机等专业设备取代了粗放的气体置换方式,能将氧气浓度精确控制在 1%-5%,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在 3%-5%,大幅提升保鲜效果。
近年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与气调保鲜深度融合,推动其进入智能化阶段。管理人员通过物联网可远程实时监控库内气体成分、温度、湿度等数据,大数据分析还能根据不同果蔬的呼吸速率和成熟特点,自动调整气调环境,保障果蔬出库品质。
在实际应用中,气调保鲜场景广泛。大宗水果储存上,陕西洛川的苹果气调保鲜将苹果储存期从 3-4 个月延长至 8-10 个月,解决了集中上市的销售难题,保障果农收益。在高端果蔬保鲜方面,气调保鲜有效延长草莓、蓝莓等浆果及芦笋、菠菜等叶菜的保鲜期,降低电商生鲜配送损耗。在进出口贸易中,智利车厘子、新西兰猕猴桃依靠气调保鲜技术,长途运输后仍能保持高品质。
气调保鲜带来的价值也十分显著。经济效益上,错峰销售让果蔬平均售价提升20%-30%,损耗率降低,增加产业链收益。社会效益方面,它保障了果蔬稳定供应,稳定物价,还带动冷链物流、设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环保效益上,一座大型气调保鲜每年可减少上百吨果蔬废弃物,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在果蔬保鲜领域的“科技战场”上,气调保鲜技术正以黑马之姿,改写着行业竞争格局。从“青涩”的机械控温阶段到如今“智慧大脑”加持的精准调控时代,这项技术每一次华丽转身,都为果蔬产业注入全新活力,成为行业发展的 “强力引擎”。
活动结束时,大家还在热烈讨论气调保鲜技术。参会人员围绕技术细节与未来应用各抒己见,在思维的激烈碰撞中,勾勒着果蔬保鲜行业更加智能、高效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