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集团动态媒体报道行业新闻政策解读社会责任

父亲节|00后大学生接过父亲的“姜”山,首衡托起两代人的梦想

日期:2025.06.15    来源:首衡集团    浏览量:5245

走进首衡高碑店市场蔬菜区的东军姜行,这里堆满了来自山东潍坊、河北唐山的各色生姜、干姜,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辛辣与泥土芬芳。



档口前,父亲于东军正仔细检查着新到的货品,身旁的儿子于淼则熟练地与采购商沟通着订单细节。这寻常的一幕,在父亲节这天,却透着一股别样的温情与力量——这是两代农批人关于责任、技艺与亲情的无声接力。


二十年扎根首衡见证的“姜”湖路


“做姜这行,二十来年了。” 于东军的声音沉稳而笃定。从26岁入行,安徽老家起步,到10年前选择首衡市场作为事业的新起点,他的足迹深深扎根于此。

咱们市场是越办越好了,品类越来越全,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服务也没得说。” 老于谈起首衡的变化,语气里是满满的认同。



他经营的“东军姜行”,如今已是蔬菜区生姜品类的老牌商户之一,货源以山东昌邑为核心产区,一年发货量超150车。

这份稳定与繁荣,离不开他二十年来坚守的“生意经”:“诚信为本。做生意,最要紧的就是保质保量,说到做到。”这朴实的八个字,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留给儿子最珍贵的财富。


“二代”接棒00后大学生的“姜”来选择


三年前,于东军的小儿子于淼大学毕业。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他没有选择都市,而是回到了父亲身边,回到了这个需要凌晨起床、全年无休的档口。



“我爸干这行太不容易了,看着他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诚信经营,积累了这么多老客户和口碑,” 于淼坦诚地说,“我觉得这里有根,有传承,更有我施展的空间。我想早点接过担子,让爸能轻松点,也想证明我们年轻人能把这份事业做得更好。” 

这个00后的选择,让老于倍感欣慰:“这小子随和,会沟通,学东西也快,挺有天赋。看到他上手这么快,能独当一面处理很多事情,我这心里啊,踏实多了。”


并肩作战市场里的父子“兵法”


档口的日常,是父子俩无声的默契与协作。经验丰富的老于,凭借多年积累的深厚人脉和对产地的精准把握,主要负责上游货源的联络与品质把控——“需要什么样的货,心里得有数,得调配合适”。

思维活跃、熟悉新事物的于淼,则更多地承担起客户对接、订单处理、物流协调等前端工作——“客户的需求要第一时间响应,送货要及时准确”。



高峰时段,两人就像配合默契的战友,一个电话联系上游补货,一个现场调度车辆送货,高效地应对着市场的脉搏。

“有淼子在,我这担子真是轻了不少,” 老于的言语间流露出对儿子的信任与依赖,“很多事交给他,放心!”


传承与超越父亲的期望与儿子的蓝图


传承,绝非简单的复制。老于深知时代在变,他对儿子最大的期许就是“与时俱进”。

“现在电商发展快,年轻人点子多,我希望淼子能多琢磨这些新路子,把咱们的生意做得更大、更规范。” 这份开明的期望,给了于淼创新的空间和动力。

“爸教会我的是根本——诚信和品质,这永远不会变,” 于淼认真地说,“但我也想尝试用新方法,比如看看怎么能更好地线上对接客户,优化供应链,让‘东军姜行’的服务更高效,把咱们的姜卖得更远。” 

父亲的稳重根基与儿子的创新活力,在首衡这个平台上,正碰撞出新的火花。


信任的延续首衡市场里的新“姜”山


这份信任与传承,不仅在父子间流动,也在首衡的版图上延伸。



老于的大儿子,同样选择了首衡的平台,在保定首衡城开辟了自己的姜类生意。

“为啥又选首衡?”老于笑着解释,“熟啊!平台好,管理规范,客户资源多,在这里干有奔头。老大看我在高碑店干得不错,市场环境和服务都信得过,自然就跟着首衡的发展走,在保定首衡城扎下根了。”

 这不仅仅是父子事业的接力,更是两代人对首衡平台实力与前景的认可与追随。


首衡“父子兵”温情与坚守的缩影


在首衡市场里,“东军姜行”的故事是众多温情传承的缩影之一。许多业态档口前随处可见父子、母女并肩、两代同心的身影。

他们之间,有经验的倾囊相授,有创新的谨慎尝试,更有那份在日复一日的起早贪黑、同甘共苦中沉淀下来的深厚情感。

这份在秤杆与汗水间传递的责任与担当,这份在农批烟火气里淬炼出的父子亲情,朴实无华,却坚韧绵长,构成了首衡市场最温暖、最稳固的基石。


父亲节这一天,首衡集团向每一位在市场风雨中撑起家庭、传递薪火的父亲致敬!希望他们在父亲节这天能够卸下重担,和家人吃个团圆饭!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