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集团动态媒体报道行业新闻政策解读社会责任

【物流策划】李芏巍:全球现代供应链的国家安全战略(连载二十)

日期:2023.11.15    来源:物流策划公众号    浏览量:1303

编者按: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推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三大着力: 即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在二十大报告中“国家安全”被置于显要位置,作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章节独立撰写,引发广泛关注。其中强调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同时以战略思维布局“国家安全”,这将成为 我国未来发展中一个重要方面。聚焦二十大报告,深刻理解物流与供应链在新时代的任务,本栏目推出中国物流与供应链智库核心专家李芏巍:《全球现代供应链的国家安全战略》专题文章,以前沿视角解读衔接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同时领会以战略思维布局“国家安全”,正是本文核心体现,为开拓视野提供参考。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的要求,对全球现代供应链的国家安全战略理解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建设的展望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供应链日益成为产业组织的一种主流模式。从全球供应链视角探讨建设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加快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强化枢纽城市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高端环节把控和枢纽地位,对更好地加快整合全球供应链体系,更好地融入全球供应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是城市或国家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

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的能力就是城市竞争力,在这场演变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说,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可以激活一座城市。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是当今物流界出现的前沿视角的新观点、新理念,依托综合交通运输设施,承担区域间和国际间重要物流中转、交换、衔接功能,所形成的相互间紧密协作、合理分工,拥有便捷联系的物流设施群与企业群高端综合体。

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的建设以价值链、智慧和共生为目标,通过短链,实现高效、精准、敏捷的服务;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实现整个物流体系操作的无人化、运营的智能化和决策的智慧化;通过供应链和价值网络全局去重新规划行业间、物流企业间的分工和协同化发展,实现降本增效。

二、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就是智慧物流跨越版、改革创新版、城市升级版

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是城市经济发展与振兴的先导与根本。探索城市发展的路径,以国家物流与供应链枢纽城市为主抓手,统领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升级、供给侧改革、知识经济提升,建设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就是智慧物流跨越版、改革创新版、城市升级版。

智慧物流跨越版是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支撑,跨越速运智慧物流体系建设日益成型,已将自动化、智能化的创新技术应用到生鲜产品运输的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之中。

改革创新版是指进一步解放思想,紧密结合实际,以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契机,勇于突破,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着力解决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以更大的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

城市升级版是指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升级建设工作如火如荼,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都成为了城市升级建设中频频出现的热词。出现在我们城市升级建设视野中的“数字经济”,核心是大数据的建设,而大数据的基础则是数字。作为城市的升级版,最重要的是迈出了数据引导的一步基于以上逻辑,很多城市管理者眼中的城市升级就等同于数字经济城市。

借势“一带一路”,从物流节点城市向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迈进,形成功能衔接、优势互补的城市发展格局,带动产业发展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三、构建多维全球供应链服务体系

城市层面构建物流服务体系。系统性谋划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信息化发展、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应用,在城市营造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吸引产业要素、资源在城市聚集,走出一条供应链比较优势驱动下发展枢纽经济的新模式。并在构建海、陆、铁、空一体的全球现代供应链服务体系,营造物流供应链环境方面进行有效尝试,吸引了外向型生产制造、国际商贸物流产业的集聚发展,对城市参与区域乃至全球供应链分工合作效果显著,促进了城市枢纽经济发展。

1、工业发展方面

应鼓物流企业嵌入制造企业产销供应链,实现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深度嵌入制造业的生产链条,延伸零部件组装和工位配送等供应链服务,大幅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有效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2、农业发展方面

应依托现代供应链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流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规模化种植、品牌化打造、网络化营销,构建农业供应链体系,实现农产品增值和企业效用最大化。

3、服务业发展方面

应鼓励传统的流通企业、商贸企业、金融企业加速参与现代供应链体系构建,向供应链企业转型或成为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以实现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

四、国家物流与供应链枢纽城市的功能及特色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供应链日益成为产业组织的一种主流模式。从全球供应链视角探讨建设物流与供应链枢纽城市,加快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强化枢纽城市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高端环节把控和枢纽地位,对更好地加快整合全球供应链体系,更好地融入全球现代供应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物流园区的功能相对单一,单纯的为产品出厂后提供包装、运输、装卸、仓储等服务。而物流与供应链枢纽更多提供的是增值服务,是以物流大数据为抓手,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让物流与供应链更加智能,通过高效利用资源,节约能源,降本增效,提升服务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以运力标准化为突破,引入区块链技术和金融增值服务,形成以供应链服务为核心的物流产业生态圈。功能拓展,依托数据化模型管理,以集成电商服务为发展,以“一带一路”国际商贸展示交易为特色,推广人工智能物流服务,发展跨境电商、高端物流、数字物流,金融创投等新兴业态。智慧物流使人们对信息技术引领的创新形态演变、变革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对科技创新“以人为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现代人工智能与高科技发展下的物流与供应链枢纽形态演化也有了新的认识。

五、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建成后会是什么样

供应链对增强企业全球竞争力作用日益凸显,国家级中心城市产业发展,打造“一带一路”最具影响力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创新就是成为城市今后发展前进的引擎,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就是这引擎的点火器,全球供应链枢纽就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力源。

关于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建成后会是什么样?不少人包括政府领导及专家学者。得物流者得天下! 物流与供应链枢的实质是高度融合的产业组织形态,贯穿于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表现为在综合服务组织支撑下,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客流等五流合一进行集聚、扩散、疏导等的规模化产业发展模式。

从深圳、香港、孟菲斯小城、新加坡打造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以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产业组织、要素聚集、价值提升所带来的高质量规模经济的发展。无论城市的经济、人文环境、新兴产业聚合、创新能力、城市建筑和城市面貌都走在了国际的前列,这就是学习的榜样。打造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其现代物联网、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将会带动物流产业升级,进尔如同深圳、香港、新加坡、孟菲斯城市借力全球供应链枢纽助推成为新兴产业的聚集地。

六、建设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全国骨干通道网络中的发挥重要作用或功能作用或发挥关键作用的城市,在新一轮发展中将会激发出现五个方面类型转变:

第一类是激发城市向物流节点城市转变;

第二类是激发城市是向区域性国家物流枢纽转变;

第三类是激发城市是向国家物流城市转变;

第四类是激发城市是向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转变;

第五类是根据城市在物流大通道网络中基础条件和在全球供应链枢纽中体系中发挥的功能作用等,也会有向单一性类型和兼容性类型转变。

城市以推进地区物流一体化,建设国家物流与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是对整个区域物流体系的补充和完善,融入现代供应链发展战略的契机,要依托物流大通道,打通城际、省内、国际通道,就要以建设国家物流城市与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为突破口,进入大通道的物资交换节点和战略上的重要承载点,营造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供应链体系。

城市升级从国际大通道、市场机会、方向思考、战略思考、集群支撑、创新模式、定位思考、平台布局、“枢纽经济”战略下创新发展模式,进行全盘周密思考。跨区域、战略性、枢纽型,建大物流产业,对接大经济区,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借力国家供应链发展战略,城市的物流向供应链迈进;城市向国家物流与供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迈进。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的建设,就是智慧物流跨越版、改革创新版、城市升级版。

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实施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的领域合作倡议”下,全球供应链城市的战略布局,将进一步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共享资源、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实现跨区域要素整合,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未来,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构建起一个内部高效运转,外部通达主要全球目标市场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国和国际有条件城市融入能占主导地位的全球现代供应链体系中。

未来,中国因全球化与互联网发生变化,城市因构建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发生变化。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芏巍,中共党员,中国著名物流专家,中国城市发展战略与枢纽城市和产业园区策划规划专家,中国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应用领域领军人物。因其1999年创立“物流策划”,专著从系统论角度及多个维度对“物流策划”进行了专业化的梳理和理论建构所提出的创新性理论框架,业界声望与影响极大:被誉为“物流策划之父”、 “中国物流策划第一人”和“中国园区思想者”和“案例化专家”,被任命为世界物联网大会(WIOTC)物流委员会高级专家。



现任职:中国物流策划研究院和中物策(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物流学科牵头人、产业园区规划院院长、教授,广州大学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州大学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职国际性、全国性和省级的行业学会、协会、商会等职务若干。在园区策划、规划、设计、招商与运作有较深的造诣,拥有最多成功经典案例,领衔执导500多例园区项目;是中国物流产学研基地成员中的兼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产、学、研、企、服、用”的代表。出版专著20部,其中二部获《国之重器出版工程》和《物联网在中国》文献丛书成员,在核心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百篇。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