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是单打独斗,现在是与首衡共同奋进,未来要与首衡共同发展。”刘爱平用三句话概括她在首衡的七年。这位从北京迁徙而来的花卉商户,在首衡花卉博览园找到了比生意更珍贵的东西——一种被守护的安心,一种可托付的信任。
迁 徙
与时间赛跑的花卉生意
2018年,刘爱平做了一个改变事业轨迹的决定:离开经营多年的北京市场,迁往河北高碑店首衡花卉博览园。
“当时只是来看看,没打算长驻。”她回忆初到首衡的场景,“但一来就发现,这里城市好、交通便利,离高速路口近,高铁站也近。”更让她心动的是市场本身的硬件条件:“棚宽敞明亮,特别适合我们卖花。”

如今,她在首衡拥有8个摊位——6个固定档口,2个临时周转仓,年销花卉十几万盆。令人惊讶的是,她的零售业务明显增长。“以前在北京主要做批发,来这里后零售客户多了,老客户也跟来了不少。”
“这些花最长只能放一周,从到货到出货必须高效流转。” 刘爱平指着摊位里娇艳欲滴的花卉说道,“像这些宝莲灯,批发价就要三四百元一盆。温度高一点会蔫,湿度大一点会烂,多放一天就贬值一天。”她轻轻抚过一盆宝莲灯的花瓣,“在我们这行,时间就是花的生命。”
刚来的时候她也担心过物流问题,但首衡市场的物流体系让她安心。市场做到了“当天发货,当日达”刘爱平说道,“每天都有发往唐山、张家口、呼和浩特、包头等地的物流专线,甚至最远可达新疆乌鲁木齐。头天下午发货,第二天早上就能到呼市客户手里。这样的速度,让我们敢做高端花卉生意。”
共 生
市场为娇贵花卉保驾护航
刘爱平经营的宝莲灯、红掌、凤梨等高端花卉,堪称花卉界的“奢侈品”——怕冷、怕热、怕湿,对温湿度和周转时效要求极高。首衡市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成为关键保障:“市场会定时拉帘、关帘,定期抽湿,保证棚内恒温恒湿。我们的花在棚里放一周,到客户手里依然新鲜。”
特殊时期的一场考验,让她对首衡的应急能力有了全新认识。当时市场临时关闭, 6个摊位、上百箱娇贵花卉面临无人照看的危机。“那些宝莲灯一盆就好几百块钱,怕干怕涝,普通人根本不会养护。价值几十万元的花卉,稍有不慎就会全部报废。”
让她感动的是,市场管理处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护花小队”。 “七八个工作人员,每人负责一个摊位,一干就是一整天。他们要把花从箱子里一盆盆搬出来,摆好,浇水,再搬回去。”最让她动容的是管理员的用心:“他们不懂花,但愿意学。怎么浇、浇多少,都仔细问我们。”
七天后,当刘爱平重返市场,眼前景象让她震撼:所有花卉完好无损,宝莲灯依然娇艳,红掌依旧挺拔,一些甚至开出了新花。“相比其他市场的同行损失惨重,我们这里一盆都没损失。”这次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首衡“想商户所想,急商户所急”的服务理念,在关键时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风险抵御能力。
信 任
在首衡筑起的信誉生态
在首衡的七年,刘爱平不仅收获了稳定的经营环境,更收获了深厚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首先源于首衡平台打造的诚信生态。
去年春节前夕,她遇到资金周转难题。在首衡客户群里,她半开玩笑地发了一句:“能不能结下款?我没钱上货了。”让她没想到的是,呼和浩特的客户立刻转来5万元,另一个客户也转来5万元,还特意追问“够不够”。

“这种信任,是首衡平台为我们积累的。”刘爱平感慨道,“客户知道能在这里拿到品质稳定的货,知道市场对商户有严格管理,知道出了问题有平台兜底。”首衡建立的商户认证体系和品质监管机制,让采购商能够放心交易。“在这里做生意,信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这种良性循环让她的生意稳定增长。商户间的邻里关系也充满温情:“谁临时不在,邻居都会帮忙卖货。我们经常一起吃饭,像家人一样。”
未 来
与首衡共同成长
展望未来,刘爱平的规划简单而坚定:“跟着首衡走,首衡去哪我们就去哪。”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刘爱平考虑进一步扩大规模。“如果市场有更大的摊位,我准备再增加几个高端品种。”
她的信心来自于首衡持续地升级改造。据悉,市场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化恒温恒湿大棚,引进更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花卉集散中心。

“过去单打独斗时,总担心物流、担心仓储、担心销路。现在有了首衡这个平台,我可以专心做好产品和客户服务。”刘爱平说这话时,正在为一盆宝莲灯修剪枝叶,“就像这花,只要根基稳固,就能不断开出新花。”
“花开花落一周间,但我们的生意要做长长久久。” 傍晚时分,首衡花卉市场渐渐安静下来。刘爱平还在为明天的订单做准备,她小心地检查每盆花的状况,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

在这个与时间赛跑的行业里,首衡市场用它的基础设施、物流体系和管理服务,为商户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而刘爱平这样的商户,则用诚信和品质,赢得了客户的长期信任。
或许,这就是现代农产品流通的奥秘:用平台的力量对抗时间的流逝,用信任的力量跨越空间的阻隔。在这条“繁花之路”上,每一朵花的绽放,都离不开土壤的滋养;而每一片土壤的丰沃,也离不开花朵的根脉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