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卖红薯丢人吗?首衡市场00后商户樊恩慧的回答是:“劳动最光荣”!
你可能无法想象,这个24岁的姑娘,曾是北京大学的体育助教。如今,她却甘愿从象牙塔走进农批市场,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卖红薯!这个转身,不是无奈退让,而是主动选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樊恩慧的农批故事。
“我以前最抗拒的,就是去市场帮忙。”樊恩慧坦言,作为“红薯世家”出身的她,小时候最不愿的就是凌晨起床和父母一起分拣红薯,觉得又苦又脏。大学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她曾以为人生轨迹将与田间地头彻底告别。
2022年,作为多项田径赛奖牌获得者的樊恩慧毕业,成为北京大学体育助教。在旁人眼中,这是一份体面且稳定的工作。但对她而言,那段日子却常常感到迷茫。“每天的生活像一张表格,清楚却空洞。”直到母亲生病、家中生意难以为继,她暂时回家接手生意,却在忙碌中意外找到了久违的充实与方向。
“跟土地打交道时,我第一次感觉到心安。”她说,红薯虽普通,但它代表的,是一份实实在在的价值——辛苦有回报,努力有收获。那些在田径赛场上练就的韧劲和决心,成了她重新扎根泥土的底气。
在父母眼里,做生意就是要起早贪黑、无比辛苦。但樊恩慧却带来了新思路——要用脑子、用技术,让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
“老一辈靠体力,我们要靠脑力再出发。”她深入全国多个产区挑选原料,最终开发出一款名叫“榴莲蜜薯”的新品,软糯香甜,一炮而红。她不仅升级了包装,还建立了自有品牌“薯实惠”“一帆一航”,把一根根红薯从“地摊货”变成了“网红款”。
“劳动不是重复,而是创新。”她这样理解现在的创业。樊恩慧通过首衡的冷库保鲜、数字化系统及电商资源实现创新转型:
冷库技术保障产品品质;首衡集配线上交易突破地域限制,订单覆盖全国连锁商超;
依托首衡的规模化供应链与集配网络,让她的生意从传统批发升级为线上线下协同模式,印证“平台赋能+个体创新”的共赢逻辑。
对此,她心怀感激,坦言选对了首衡这个平台,借助其资源与支持,才让自己的红薯事业走得更宽更远。
回想起过往的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她曾被骗过货款,也曾因为包装设计和母亲争执。但首衡平台给予的技术支撑与发展底气,让她在挫折中始终坚守创新理念。
如今,她的档口从 8 个扩展到 24 个,还新租了两个冷库,全年供货不断。这份成绩单,既是首衡冷链网络与数字化系统赋能的成果,更是她将“劳动即创新”信念融入每个经营环节的最佳注脚。
“很多人问我,你不觉得大学老师变成卖红薯的,是大材小用吗?多浪费哈!”面对质疑,樊恩慧笑着摇头:“真正的浪费,是明明有能力,却不用来改变点什么。”
她带领的团队,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涵盖各个年龄阶层,她为他们制定标准化流程、引入数字工具、培训直播技巧,让每一个环节更专业。“我们的父母用手创造了价值,我们这一代要用智慧,把这份价值延续下去。”
她坚持每天凌晨四点到岗,亲自验货。“劳动最基本的本质,是踏实。无论科技多先进,诚信和细致,永远不会过时。”
在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像樊恩慧这样的年轻人,正用行动告诉我们:劳动从不是“无奈之选”,而是脚踏实地、心怀热忱的理想落点。她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学历决定去处”的偏见,也让更多人看到,劳动不再只是父辈的传承,更是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她不靠“身份光环”站在舞台中央,而是在市场一线将团队带得井井有条;她不追求“高光时刻”,却在每一个凌晨的冷风中坚持与泥土为伴。正是这些默默耕耘的坚持,构成了新时代劳动精神最质朴的注脚。
在首衡市场,既有冲锋在前的中年骨干,又有科技创新的00后青年,他们选择首衡这片土地,用各自方式激活一方产业,当劳动不再只是口号,而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力量时,这样的选择就已经足够闪亮!